退休教授李清田采访录

发布时间:2009-08-31 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 浏览次数:

刘奇

虽然年近古稀,却精神矍铄、耳清目明、思维敏锐;虽然退休五载,却专心科研、心系教坛、耕耘暮霭。

他就是一竞技官网的老员工李清田教授,原武汉钢铁学院焦化专业58级毕业生,于2003年退休,曾任7年化工系主任。

他62年毕业留校即登上讲台,直到2003年才结束了41年的讲台生涯。然而,他的心却还在讲台,还在设计室。他自己调侃的说,他现在给学院的焦炉设计室的王光华老师“打工”。

李教授的工作室曾在教二楼的5楼。刚来的那天下午,他就迫不及待的要求王经理带他去参观自己的工作室。

这就是他的教师情结。试想一个人要离开自己深爱着的岗位,怎么舍得啊?

要李教授腾出时间来接受采访可真不容易。他们一帮老同学在一起联络感情。我们都不便掺和。24日傍晚时分,他们班在东院沁园共进晚餐。在他们等待时分,才被我们拣了个空。

问:我们专业被同行誉为“煤化工人才的摇篮”,能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?

答:举个例子,鞍山焦炭设计院的四个主要的经理有两个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。我们能在焦化行业占领一席之地,不是偶然的。焦化专业的员工农村居多,与城市来源的学院相比我们更能吃苦耐劳。能扎扎实实从基层岗位上做起,取得丰富的生产经验后,就一步一步成长为管理人员。

问:当初的教学模式和如今有什么不同?

答:现在的教学注重理论教学,学的东西多了,但实践少了。大三大四的员工要么应付考试、要么考研,而这个时候正是真正接触专业的时候,实践就显得尤其重要。我们那个时候,课程很少,就几本化学、材料力学、机械设计方面的书。除了上课,很多时间都在干活和在工厂实践。

问:学工科都强调实践,您怎么看待目前的实习?

答:现在员工离不开老师,离开了老师什么都干不了。现在实习赶不上当初的认识实习。现在实习嘛,就是老师带着一大群员工到厂里转悠,四处看看,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。实习完了之后,一问啥都不知道。

问:能谈一下当时实习的情景吗?

答:以前的炼焦工人从焦炉下来后,除了两眼睛是白的,其他的都是黑的(笑)。现在就看不到这样艰苦的劳动场面了。当时的实习是两个老师带队,到现场一讲就是6个小时。我们实习是可以动手操作的。同学们对生产现场的流程熟悉得不得了。个个都能讲能操作。

问:您对现在的教学有什么建议?

答:现在很多专业都带“工程”二字。我们专业也不例外。学的课程多数都是关于“工艺”方面的,我们应该追求“工程”的概念。工厂毕竟是一个大的环境,管路、反应器、能源、电力都是我们要操控的呀。我们是当指挥的,要统筹规划才行。工艺方面的内容,许多设计院都搞出来了,光学一学不用就等于纸上谈兵。我们的工艺已经很好了,要平衡发展,把工程也发展起来。

问:请您为学习生活提供一些建议,好吗?

答:搞学习最重要的是不能偏科。工艺技术、设备、自动化都是我们要熟悉的。艺多不压身,到任何地方都不会错。小时候,我学过木匠,知道如何打基线。后来青海一家焦化厂建焦炉时,孔砌歪了,把我请去。我一看就知道基线打错了。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说没问题。我就跟他打赌,你们打的基线偏了15~20mm,要是我说错了,以后的工资你拿!他们派人过来一量,真的偏了15个毫米。

问:您对以后员工就业后,有什么建议?

答:从基层做起。员工到了厂里要尽快学会操作,不熟悉操作当官都当不了。现在的管理人员都是三分技术,七分管理。遇到问题要多思考,不要瞎说,万一说错了对自己没好处。在自己的岗位上要有一两门绝活,在关键的时候露两手,领导一下子就看中你了。

上一条:46年前的老照片 下一条:时光荏苒,情愫依旧———记煤焦化专业58级员工

关闭